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09-17 10:57
作者:天柱山
为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天价”月饼的出现,不仅抬高了节日消费门槛,还让质朴的传统文化蒙上功利色彩。当月饼礼盒的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时,它便异化为一种社交货币,成为人情往来的负担,甚至可能成为隐性腐败的温床。这种消费现象,既是对传统节日的误解,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对此,四部门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治理措施。在源头管控方面,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合规引导,从原材料采购、包装设计等环节遏制过度包装的滋生。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流通环节巡查,重点监管电商平台与高端商超,对价格虚标、搭售贵重商品等行为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制定自律公约、组织合规培训,推动企业将经营重心回归产品品质与文化内涵。这种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可能造成的市场灵活性下降,又通过常态化监督防止违规行为反弹。
此次治理不仅是对市场乱象的纠偏,更引导社会重新审视节日消费的本质——月饼的价值不在于包装的华丽或价格的昂贵,而在于其承载的团圆情谊与文化内涵。当过度包装、品牌附加值被剥离后,月饼得以回归食品属性与情感载体的双重功能,消费者也能摆脱价格焦虑,专注于节日的精神内涵。这种治理思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传统节日食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值得肯定的是,本次整治行动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四部门明确表示将指导各地强化监测分析,加强市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加大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这种持续性的监管态度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生态,避免整治行动沦为“一阵风”。将治理天价月饼乱象与维护风清气正的节日风尚相结合,体现了政府部门综合治理的智慧。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守护传统节日的本真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四部门对天价月饼的治理实践给出了示范性答案:既要通过制度规范遏制市场异化,又要通过文化引导回归传统价值。当月饼卸下奢侈包装的枷锁,其承载的团圆意象与文化记忆才能重焕光彩。这既重塑了健康的节日消费生态,又以制度力量守护了传统文化的纯净内核,让中秋节真正成为传递情感而非炫耀物质的载体。
随着治理措施的深入推进,月饼市场有望回归理性。消费者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而非外在包装,企业竞争将转向文化创意和口味创新,整个行业将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良性循环,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让月饼回归本味,让中秋回归本真,这既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担当,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自觉。(天柱山)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让消费者买到真“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