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山”是这样炼成的

  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多年来,中国探索出了三条路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

  碧水映蓝天,青山伴白云。这样的诗意画卷,不仅是生活的美好环境,更是发展的宝贵财富。

  如何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多年来,中国探索出了三条路径,无论是通过守护绿水青山直接换取经济回报的“护绿换金”,还是将生态要素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聚绿成金”,抑或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借绿生金”,都在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精彩故事。

  “护绿换金”,说的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获得经济回报,对应的转化模式是生态补偿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守护和增加绿水青山即创造财富。

  “护绿换金”的案例不在少数。赤田水库是海南三亚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其中89%水资源来源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1年,海南省出台《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首创“水质、水量、行动”三维补偿机制,省级财政3.3亿元、三亚1.8亿元、保亭0.9亿元共同构成6亿元“资金池”。首个考核期内,保亭因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获得5.16亿元补偿,三亚也拿到0.84亿元用于下游治理。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聚绿成金”之路,也在中国各地开花结果。

  绿色发展是质量更高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将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曾经的戈壁荒滩通过生态修复发展起酿酒葡萄产业,年产葡萄酒1.4亿瓶,综合产值达450亿元。

  眼下,中国的绿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江苏盐城打造风电产业园,金风科技、中车电机等龙头企业入驻,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整机产能约占全国的40%,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多次到访中国的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说,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等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绿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借绿生金”让绿水青山更有价。福建省南平市的“森林生态银行”引人瞩目,农民将分散的林业资源存入“银行”,由专业平台集中运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多方共赢,目前,南平市累计合作经营面积25.26万亩。这一创新举措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碳交易市场也日渐成为“借绿生金”的新渠道,截至2025年8月22日,强制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超6.8亿吨,成交额达474.1亿元;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成交额达2.1亿元。云南、青海等地的碳汇项目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将森林、湿地的固碳能力转化为真金白银。

  三条路径,一个方向。“护绿换金”是基础,“聚绿成金”是手段,“借绿生金”是创新,它们共同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当然,“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还需要持续探索多元化的实现路径。既要保护好生态家底,又要创新价值实现机制;既要发展绿色产业,又要培育生态文化;既要算清经济账,又要算好生态账。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生态共富故事,也将越写越精彩。(刘发为)

[ 责任编辑:王若昕 ]
您此时的心情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