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变”与“不变”

2025-06-12 08:55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韩再芬

  黄梅戏是一个颇具观众缘的剧种,从田间地头的表演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女驸马》,再到当代,它的题材内容从未与老百姓断联过,始终与观众保持协同度的一致。如何从自身地域文化里不断找到生长出来的题材并与黄梅戏的剧种气质相契合,是一个难题。

  在创作黄梅戏《六尺巷·宽》时,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从新视角挖掘传统故事的时代价值。剧情没有从一品大员张英的角度入手,而是从民间力量中寻根,即以大学士张英在老家桐城的侄媳“倾宁夫人”为第一视角,去深挖社会学、司法、政治学等方面的深刻价值,探讨法理与人情的冲突。如此一来,我们既逃离了以往同类型题材的创作窠臼,又让古老故事在现代语境下重焕生机。

  从局限于舞台现场的有限传播,到借电影、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再到互联网时代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平台实现多元传播,黄梅戏的传播历程正是不同时代艺术传播媒介的缩影。当下,黄梅戏面临的传播挑战,本质上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快节奏、多元化文化生态中的生存困境。这促使我们思考文化传播中的“变”与“不变”:传播方式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尊重时代的规律;但黄梅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这一核心价值,是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坚守的“不变”。剧场是戏剧的大本营,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也替代不了演员的“真情实感”,观众只有真正走进剧场,才能切身体会到一个充满魅力的气场,让自己成为演出的一部分,这是银幕、网络、AI技术等媒介无法给予的感受。

  当年《天仙配》《女驸马》的成功,是黄梅戏主动与时代相谐、与大众共情的结果。今天,黄梅戏同样需要聚焦时代潮流、研究大众需求,找到新的同频共振。只有这样,黄梅戏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价值。

  (作者为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题: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进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礼炮鸣放队队长李金柱说,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06
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06
9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众多市民游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标志性景观前参观游览。
06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
05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这些板块将分别聚焦智慧生态、城市治理、特种应用、生活场景及飞行技术,通过实景演示与专业活动,为观众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与技术转化路径。
05
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05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04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9月3日,在成都市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现年97岁老兵马友德(左三)和家人一起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卢沟桥的炮火,太行山的硝烟,刘老庄82烈士的呐喊,诗人笔尖的锋芒……80多年前,佟麟阁、左权、李云鹏、臧克家等前辈以热血护家国,留下铮铮誓言与滚烫家书。
0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