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学家如何在水熊虫上雕“花”

2025-05-09 09:35来源: 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这些微小的‘文身’展现了超高精度的纳米加工技术和极佳的生物相容性,或将开启纳米级医疗设备甚至活体微型机器人的新时代。”近日,《自然》《科学》《发现》等37家海外科学媒体集中报道西湖大学将冰刻技术首次应用于活体水熊虫表面精准微纳加工相关成果。实验论文日前发表在《纳米快报》上。

  “冰刻”是指用“冰”替换传统光刻加工用到的“光刻胶”。电子束打在冰层上能直接雕刻出冰模板,不再需要传统光刻那样使用化学试剂清洗来形成模具,规避了洗胶带来的污染。2020年岁末,西湖大学仇旻实验室研究者成功用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层取代传统光刻胶,在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的尺度上完成了雕刻。

  所使用的“冰”既可以是日常所见的水冰,也可以是有机分子低温凝结形成的固体。这样的替换,为冰刻技术应用在活体生物上提供了契机。

  之后,团队进一步探究微纳尺度的活体生物加工。水熊虫身长不足1毫米,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才勉强达到人类指甲盖大小。同时,水熊虫能够在-273℃到151℃的环境中存活,对极端脱水、强辐射、高压及有毒环境有很强的耐受力,成为本研究的“不二之选”。

  隐生状态的水熊虫具有强抗逆性,更利于接受电子束“雕刻”。要展开实验,首先得让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此时水熊虫的代谢几乎停止。接着,隐生状态的水熊虫身上会被覆盖特制的纳米有机冰膜。实验开始后,通过电子束曝光,指定区域的纳米冰膜将被转变为常温稳定的固体图案。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只有这样,一只身披纳米图案的水熊虫才能在适宜的复苏条件下缓缓舒展身体。

  “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冰刻’技术在蜜蜂的复眼表面雕出纳米级光栅,研究它们如何看见紫外线;在珊瑚虫的触手刻上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洋酸化程度……这些科幻般的场景,将被一点一点‘刻’进现实。”本研究的第一作者杨治蓉说,这项将半导体制造与生物学结合的突破性技术,正在打开生物微观世界的新大门。(记者刘习、陆健)

[责任编辑: 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目前,“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千秋文脉万古流——文澜阁《四库全书》整理出版工程特展”等多个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观展。
23
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段银妹(左)和手工艺人段利兰在周城村“璞真染坊”拆花(11月21日摄)。白族扎染以板蓝根为主要染料,工序包含绘图、制版、印花、扎花、染色、漂洗、拆花、晾晒等。
23
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内天台山的大熊猫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场内,母熊猫“贤贤”听到工作人员牟仕杰的呼唤,从竹林中出来(2024年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这片1.9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占园内种群91.6%的1227只野生大熊猫。
23
以星辰大海为幕,21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笔落终章。
22
当日是小雪节气,各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农作物种植、管护、采收等农事活动。
22
近日,羊卓雍错天气晴好,风光秀美。羊卓雍错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大部分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00多米。
22
粤港澳联队则拿下南狮自选项目一等奖  ↑11月11日,粤港澳联队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南狮自选项目决赛中获得一等奖。为体育盛会注入鲜活的地域文化基因  ↑11月17日,《非遗焕彩》亮相全运会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项目颁奖仪式。
21
11月13日清晨,“远征A2”机器人经过行走106.286公里后,抵达上海北外滩。11月13日清晨,“远征A2”机器人经过行走106.286公里后,抵达上海北外滩。11月13日清晨,“远征A2”机器人经过行走106.286公里后,抵达上海北外滩。
21
11月20日拍摄的江苏省常熟市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11月19日,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一号风景道旁,一群天鹅在水面栖息(无人机照片)。11月20日拍摄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走马镇杨柳池茶园(无人机照片)。
21
11月17日,在田径项目赛事开始前的暖场活动中,机器人和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赛跑。11月17日,在田径项目赛事开始前的暖场活动中,机器人和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赛跑。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