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启示

2024-08-01 09:19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盛玉雷

  洄游而上的鱼,遇到63米高的坝,怎么办?

  在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一条1908米长的生态鱼道沿着大坝向上延伸。补水渠、集鱼渠、进鱼孔,进入产卵期,每天大约有3000条鱼在这里顺利洄游。工作人员介绍:“在工程规划设计之初,我们充分考虑汉江鱼类洄游产卵特性,建设生态鱼道,打通鱼类洄游通道。”如今,鱼道、鸟道、涵洞、“绿桥”等生态保护规划设计,正在成为重大工程建设的“标配”。

  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细节,为理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观察视角。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从海湾到山巅,从平原到沙漠……一个个重大工程建设逐“绿”向“新”。

  从统筹兼顾中,不难读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良性互动。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之初就投入15.4亿元用于沿线生态保护,还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迁徙专用通道,列车经过时严禁鸣笛,尽最大努力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的责任使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进行谋划,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才能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未雨绸缪里,也蕴含着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辩证关系。重大工程建设往往任务重、工期长,“费时费力”搞生态保护和修复,值吗?值不值,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高铁河北雄安站,站顶由1.77万块多晶硅光伏板组成,年均发电量约58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相当于植树12公顷;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中华白海豚从1200头增加到2000多头,用建设者的话来说,这一超级工程“不仅仅是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也是一座代表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丰碑”。这启示我们,不管是抓改革还是谋发展,都要心怀“国之大者”,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推进工作。

  透过重大工程的创新突破,更容易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深中通道全线控制性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全长5035米,从沉管预制厂到安装区需浮运50公里。项目团队创造性提出建造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方案。相比传统拖带方案,可减少航道疏浚挖泥量超千万立方米,降低废气排放约100万立方米,大国工程的建筑之美与伶仃洋的自然之美相得益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重大工程建设里,有生态的考量,也有发展的思量。既从大局着眼,穿山越海、追风逐日,也在小处着手,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就一定能创造更多人间奇迹,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盛玉雷)

[责任编辑: 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11月2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在西安市内免税店免税商品区选购香水。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西安市内免税店位于西安钟楼商圈,经营面积约2050平方米,分设免税商品区与有税商品区,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27
11月26日,在宁波市江北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师(右二)在青年夜校的服装设计课上指导学员。目前,“江北青年夜校”已开办7期,开设了小语种、舞蹈、音乐、服装设计等课程,累计服务青年学员9600多人。
27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龙门阵大道的中国石化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龙门阵大道的中国石化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
27
这是11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成功的模拟画面。新华社记者 王春涛 摄  这是11月2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过程的模拟画面。
26
11月25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在中国黄海海域顺利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在复杂海况下,“通浚”轮“智慧、高效、全能、环保”的先进特性得到验证,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
26
11月25日在黑龙江哈尔滨拍摄的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建工程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11月25日,随着20万立方米存冰陆续运抵园区,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建工程正式启动。
26
11月14日,中国海警黄岩舰在黄岩岛领海开展常态化巡航(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我国海警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守护海疆安全。近年来,我国海警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守护海疆安全。
25
11月24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存冰场,工作人员拆除冰垛外层保温材料(无人机照片)。超过10万立方米的存冰将被陆续运往验冰场,经过专业人员的严格检验后,被运送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用于冰建景观建造。
25
近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对外开放。近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对外开放。近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对外开放。近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对外开放。近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对外开放。
25
11月23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广(广州站)南(广州南站)联络线西塱隧道“永庆号”盾构机累计掘进里程突破1500米,顺利达成该隧道的过半掘进点。11月23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广(广州站)南(广州南站)联络线西塱隧道“永庆号”盾构机累计掘进里程突破1500米,顺利达成该隧道的过半掘进点。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